過一點與退一步原則

過一點與退一步原則

過一點與退一步原則

  

技能發(fā)展有自己的規(guī)律,即要循序漸進,又要一定的強度。 因此,我們在技能發(fā)展時強調(diào)“過一點”與“退一步”相結合的訓練原則。

    這二個原則的基本意思是,一旦一種技能訓練開始后,在強度上應采用“過一點”的原則;以便提供必要的刺激頻率與重復量,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;一旦一種技能訓練達不到要求時,則不要在同一難度上再提要求,而是應當降低一個梯度“退一步”進行訓練。這一點無論是在思維訓練還是在運動訓練中都很重要。

如有些孩子數(shù)學計算能力差,在計算20以上加減法時,總是速度慢、結果錯,而教師和家長如果反復在這一難度上出題,讓孩子做,孩子的成績也很難快速提高,反而會因不斷的挫折,放棄、厭倦數(shù)學,實際上,孩子的數(shù)學問題不是在20以上,而是在更基礎的20以下的加減法沒有達到熟練,而表現(xiàn)在20以上的計算能力上。因此,這時應當采取“退一步”原則,將題目的難度降到20以下,甚至10以下,重新開始,一方面降低難度則提高了成功率,使孩子增加信心,提高了興趣,另一方面,鞏固了基礎,強化了技能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數(shù)學能力。再如連續(xù)跳高訓練,一旦開始后,一定要求孩子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去跳,因為運動的最佳效果往往不在運動的開始,而在最后幾次的努力之中。因此,要提指標要求,每天的訓練應當在基礎測評次數(shù)的水平上進行,如雙腳跳測評量為80次的孩子,一旦起跳就應要求跳到80次左右,并盡可能過一點,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,才有可能在短期內(nèi)發(fā)展雙腳連跳能力。如果這時孩子根本無法雙腳跳離地面,說明這個孩子關于跳的準備不足,應當退到前一組運動指標上去,如蹲起、跳深等,做好必要的準備后,這些運動達到一定程度后,就會自然而然地進入跳高能力的發(fā)展水平,這時再進行跳高訓練最佳。

在具體教學工作中,這一點許多教師往往做不到,他們將所有的孩子設在同一個基礎上,開始同一種訓練。結果,很快有人達到了,有人則達不到。而達到的給予肯定,達不到的只是批評或強行要求,而不是去思考一下,達不到孩子的實際發(fā)展階梯沒有達到必要的水平,這樣效果總是不佳,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,還會因消極的暗示、變相的體罰、不良的態(tài)度導致孩子自信的喪失、行為的退縮、動力的下降,最終形成心理及能力上的根本差異。

    因此,學會“過一點”和“退一步”原則,是個別化教育最關鍵的一環(huán)。